2025年5月17日,由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北京红丁香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北京中康联医疗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以及北京高博博仁医院与高博诊断中心承办的“2025博仁血液肿瘤精准诊疗研讨会”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以“精准诊疗驱动血液肿瘤领域诊疗革新”为核心主题,汇聚国内外血液肿瘤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通过前沿学术报告、权威新书发布及精准诊疗圆桌会议等多元环节,共探行业发展趋势与临床实践突破,致力推动我国血液肿瘤诊疗迈向精准化、个体化新高度。
(主席致辞)
主席精彩致辞后,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执行院长朱绍华首先对专家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博仁医院在血液肿瘤领域诊疗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他也认为血液肿瘤精准诊疗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吾辈仍需不断进取,造福更多患者。
(院长致辞)
上午场学术报告在杨清明教授的主持下开场,由喻新建教授带来了“流式细胞学在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主题分享。喻新建教授首先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进行了明确,他表示,在目前的诊断标准之下,流式细胞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这项检测非常简便、迅速且适应范围广,能够及时提供关于免疫细胞功能状态、脱颗粒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详细信息,可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随后,李利红、吴洁、谭石三位专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精彩的点评。多位专家围绕着流式细胞术的快速检测、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一些检测具体技术技巧进行了深度交流。
随后在贾月萍教授的主持下,郭丽改教授围绕“病理检测新进展”展开了分享和探讨。郭丽改教授首先介绍了病理检测中明确诊断,伴随诊断等不同的诊断要求,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不同血液肿瘤细胞学特点、组织学特点等,并对于各类检测的特点、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崔婷婷、李新两位专家围绕病例检测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广泛的探讨。多位专家及在场与会同仁针对不同血液肿瘤的病例检测细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在张永清教授的主持下,郑勤龙教授分享了“免疫出生错误的相关基因检测”的主题分享。诊断定标,疗效导航,精准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进行诊断分型,郑勤龙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出生免疫缺陷相关基因变异特点以及基因检测对出生免疫缺陷的价值,基因检测具有做出明确诊断的能力,包括定义和评估基因型-表型关联对预后的影响,进而确定IEI患者进行特定治疗的策略,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子分型实操指导。随后,叶芳、徐晨两位专家针对郑勤龙教授的分享进行了深入探讨。多位专家针对免疫出生错
上午场学术交流的最后环节由童春容教授进行主持,邓碧萍教授介绍了“博仁赋能的CAR-T细胞武器库”。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在血液肿瘤领域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CAR-T细胞疗法存在一定的难度,博仁医院作为CAR-T细胞疗法的先驱者有着很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邓碧萍教授在报告中详细的介绍了博仁医院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全程操作技术,为广大医生同仁分享了宝贵的经验。随后常炳庆、王燕婴两位专家对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细节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包括多种治疗方案的交叉选择,不同疾病中不同治疗靶点的选择等。
下午场的学术报告,在郝良纯教授的主持之下开始。首先由周春菊教授进行分享,她围绕“遗传肿瘤综合征”展开了结合病例的探讨,并介绍了大量的遗传肿瘤综合征儿童基因检测异常的特点。随后丁晓庆、马夫天、李智慧等专家围绕儿童遗传肿瘤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特点和检测重点进行了热烈讨论。
随后,刘双又教授主持了冯少美教授关于“骨髓瘤、淋巴瘤精准诊疗病例分享”的主题报告。冯少美教授通过3个非常复杂精彩的病例介绍了复发难治骨髓瘤、淋巴瘤诊治当中的挑战,过程中邀请细胞形态实验室宗佼教授、细胞遗传实验室贾晓鹏教授详细解释形态和遗传学如何利用各自特长为骨髓瘤、淋巴瘤提供精准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强大助力。随后王萍、刘娟、刘艳芬三位专家围绕骨髓瘤、淋巴瘤的诊断,以及方案决策,如CAR-T细胞疗法的靶点选择、时机把握等要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赵德峰教授的主持之下,林跃辉教授分享了“疑难病例分享/病例MDT”相关内容。林跃辉教授分享了一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ALL疑难病例,细胞遗传实验室贾晓鹏教授及分子诊断实验室夏霞宇教授分别从各自领域对该病例进行了解读,探讨了由病例带来的困惑和思考。而后王明迪、宋艳智多位专家围绕复发难治性B细胞ALL的诊疗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于复发难治性B细胞ALL的诊疗,在诊断当中就可能存在很多隐藏的问题,从而导致后续的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诊疗过程中,需要重视整合诊断、精准诊断,锲而不舍的挖掘患者的疾病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
在病例分享的最后,冯少美教授主持了赵永强教授的一则“二次移植病例分享”,在这则特殊的病例中,患者先后经历了两次异基因移植,期间从诊断到治疗都几经波折,最终获得了宝贵的移植机会。在全方位解决患者感染、排异、肿瘤负荷等众多困难曲折的诊治过程中,赵永强教授重点突出了分子实验室的“遗传易感基因检测”在供者选择中的作用。随后张勇、袁顺宗、徐晨等专家围绕二次移植的条件及时机等,以及接受二次移植患者的预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的最后,童春容教授及众多与会专家进行了血液疾病整合诊断总结以及答疑。童春容教授指出,只有整合诊断,发挥各实验室的特长,综合全部数据进行取长补短,才能够做出更为正确和规范的诊断,指导后续的临床治疗,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在精彩的圆桌会议环节,童春容、吴彤、喻新建、郑勤龙、郭丽改、贾晓鹏、宗佼、谭石等多位专家进行交流分享。
首先第一个话题是血液肿瘤患者为什么要精准诊疗,如何进行精准诊疗。童春容教授指出,血液肿瘤的诊断是施行良好治疗决策的重要前提,但也是为了临床治疗所服务,因此血液肿瘤的精准诊疗必须要紧密的结合。吴彤教授补充道,整合诊断具有更好的精准性,能够指导临床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愈。郭丽改教授指出,随着检测技术和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明确疾病诊断,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用药。
另外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就是血液肿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与会专家指出,血液肿瘤患者在诊疗全程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全面的取材、检测,到基于基因检测的治疗,以及治疗后规范的监测,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理,只有环环相扣的认真对待,才能够保证最终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圆桌会议的最后,主持人对于博仁诊断相比于其他检测中心的优势也进行了提问。博仁医院一直以来都走在血液肿瘤诊疗、科研的前沿。在临床工作当中,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紧密联系,灵活沟通,实时讨论,不仅能够高效响应患者的诊疗需求,还能够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迸发出更多创造力和前进动力。
临床诊疗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医药企业的发展和支持,在专题会上,冯少美教授主持了赵永强教授的主题报告,本场报告围绕“全球视野下中国经验:早起始长预防来特莫韦预防CMV感染的时机与疗程新解”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为血液肿瘤领域疾病并发症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更多支持。
本次研讨会更有特别惊喜——《淋巴瘤诊断学》新书全球发布,产学研融合开启淋巴瘤诊疗新纪元。这部凝聚我国血液病领域顶尖智慧的学术巨著,创新性融合AI技术应用图谱与标准化诊疗路径,为构建淋巴瘤精准诊疗教学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石。
主编谭石教授首先对新书的发布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对编委及相关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他以"三年磨一剑"的学术情怀开启致辞,他深情回顾编纂历程:"这部著作不仅是影像、形态、流式、遗传、分子、病理与临床医学的深度对话,更是智能技术与传统诊疗的创造性融合"。随后,林跃辉、冯少美、谭石、喻新建、郭丽改、郑勤龙、贾晓鹏、宗佼等多位专家共同按下新书发布启动键。此次发布不是终点,而是智能医疗时代淋巴瘤诊疗标准化建设的新起点,将会使临床中血液肿瘤疾病的诊疗如虎添翼,取得新的突破。
本次会议以“精准”为轴,以“创新”为翼,汇聚血液肿瘤领域顶尖力量,搭建起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对话平台。每一场报告皆是学术锋芒与临床温度的交响。这场思想激荡的学术盛宴,既是阶段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未来征程的嘹亮号角——当医学探索的星光汇聚成河,终将照亮更多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之路。